[摘要]城乡工作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城乡建设用地自查情况工作报告范文2月22号,省厅召开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电视电话会议,xx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xx副局长针对清理检查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各市县国土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清理检查工作,提前做准备迎接检查。
3月7号,xx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转发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省厅《关于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和xx市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清理检查工作,现将近阶段自查清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成立了清理检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综合规划科科长xx
征转用地管理科科长xx
耕地保护科科长xx
自查清理工作
(一)通过核查,xx年以来xx市没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二)xx市xx年才开始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共申报两个挂钩试点项目区。现将这两个挂钩试点项目区申报情况汇报一下:
xx市国土资源局xx年8月份开始组织相关科室人员专门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通过调查摸底确定xx市首次申报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地块为已废弃的灌赛铁路和丹东张家沟硫化铁矿铁路。拆旧地块确定后,我局聘请了有资质的测绘部门(241测绘队)对拆旧地块可复垦整理为耕地路段进行了实测,同时聘请有资质有挂钩试点工作经验的作业队伍编制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项目区实施规划经xx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我局组织申报材料,xx年12月份报到省厅。省厅接到挂钩试点项目区申报材料后,已组织人员到xx市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地块和建新留用地块进行了现场勘查,现挂钩试点项目区申报材料已经省厅已会审通过待审批。
1.拆旧区情况
xx市已申报的两个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地块是已废弃的灌赛铁路和丹东张家沟硫化铁矿铁路,这两条铁路建设用地可整理复垦为耕地面积达148.8公顷,其中灌赛铁路可整理复垦耕地136公顷,张家沟硫化铁矿铁路可整理复垦耕地12.8公顷。这两条废弃铁路原是地方铁路货运专线,xx年这两条地方铁路随同丹东所属22家国有企业一并移交xx,后因煤矿企业和硫化铁矿关闭,这两条铁路就废弃不再使用了,并于xx年将这两条铁路线路全部拆除。
这两条废弃铁路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权属不变,仍然为国有土地,所整理复垦出耕地的生产经营活动由xx市政府组织实施。
这两个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区内拆旧地块均为铁路用地,因此项目区拆旧地块不涉及拆迁农户和农村人口,不需要安置。
这两个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规模186公顷,可整理复垦耕地148.8公顷,申请挂钩周转指标148公顷,计划在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的第三个年度内全部归还。
2.建新区情况
⑴xx市凤山等经济管理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赛马等镇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项目区(以下简称凤山项目区)建新留用地块情况:
项目区拆旧地块不涉及拆迁农户,不安排建新安置区,建新留用区集中在凤山经济管理区凤凰山村、大梨树村和草河经济管理区保卫村。
【第2篇】县城管部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报告范文3月份,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在这次全民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县城管局首当齐冲,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排头兵,站在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风口浪尖。3月26日,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城管局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治理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着力净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构建优美、整洁、有序的新马边。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县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户外广告进一步规范,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遵守城市管理法规意识。
为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城管局积极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形式,提高广大市民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一是安排专人负责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在马边“三九”广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3次,发放遵纪守法、文明举止温馨提示卡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2万余份,引导和教育群众养成科学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二是建立与市民沟通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工作职责、行政许可、举报电话等内容通过橱窗、宣传资料、网络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同时设立举报电话,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反馈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通过强化宣传和健全各项制度,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了广大群众关心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为城管执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县城管局严格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区制度,督促重点地段,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行路段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狠抓具体工作标准的落实,着力解决了道路“飘、漏、洒”等细节问题,清扫保洁质量有明显改善。一是增添人员,强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择优招聘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卫生清扫保洁人员,保证了清扫保洁人员力量,并做到城区主街道全天候、无假日保洁。二是延长保洁时间,增加街道冲洗次数。从5月起,县城区主街道冲洗降尘时间由每周二、四、六夜间冲洗街道、白天适时洒水降尘更改为每日白天、夜间都对城区主街道进行冲洗降尘,并适时进行洒水降温。三是扩大清扫保洁面积,彻底整治卫生死角。县城管局将城区清扫保洁延伸到城郊结合部的光明村、东光村、西城村等处,清扫保洁面积增加到18.7万平方米,并重点对光明村、东光村、西城村等处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共清除生活垃圾172余吨,清除建筑垃圾1520余吨,垃圾清运率和清运合格率达100%。落实公厕保洁制度,安排人员定期对公厕进行清掏并做好全日保洁工作,对垃圾场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灭蝇除臭处理,减小了垃圾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效果明显。
三、加强城管执法力度,狠抓整治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加强执法工作。县城管局认真按照“坐商归店、摊点归区、农贸归市”的要求,重点对跨门槛经营、乱设乱摆、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综合治理,取缔北门桥头游动水果摊位、环城公园油炸摊点等各类占道和游动经营摊点523个,拆除乱搭设的雨篷1000多平方。同时,规范牲畜市 ……此处隐藏32779个字……作力下降,已多年未有如《保婴记》、《母子桥》这样的扛鼎之作诞生;书法、美术创作人才分散,得不到政策上的支助,等等。
加强**“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打造“城乡文化链”,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城乡联动,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种文化资源、各类文化实体,激活镇村宣传文化中心和各家文艺组织,丰富城乡各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点线结合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县要突出“文明古县、临港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创业宝地、旅游胜地、台资企业密集地”的定位,紧抓机遇,积极融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阵地链、活动链、产业链、旅游链、人才链等五方面下功夫,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链”建设新层次、新水平,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发展。1、加大文化投入,不断夯实城乡文化阵地链。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是巩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和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资金投入保障体制,拓展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县乡两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文化辐射援助,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为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设施功能齐全、辐射力和渗透力强的文化基础设施。在村一级,要继续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通过经费支持、物质帮助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中心户在政策宣传、科技传播、文化娱乐上的中心示范能力,凝聚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益的群文活动。在乡镇,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宣传文化中心,把乡镇文化站整合起来,充实文化中心管理力量,完善基础配备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的服务运作能力,使文化中心成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在县城,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剧场、青少年宫、西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运作能力,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县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满足群众享受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的需求。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覆盖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链条,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共享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共享文化资源,形成城乡大众文化生活链。用活用好宣传文化阵地,经常性、创造性地组织举办宣传文化活动,实现城乡文化建设成果共享,是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根本要求。一要在带动上下功夫,突出县文化馆、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组建和完善文艺轻骑队,经常性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举办乡镇(社区)文艺节目汇演、乡镇(社区)书画联展、乡镇(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播等,促进乡镇(社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共享互动,活跃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推动各地群众活动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二要在增实效上下功夫,经常性策划举办镇情镇史宣传、主题读书看报、文艺排演、体育健身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宣传文化中心人气,使宣传文化阵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要在“文化节”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巩固、总结和推广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的新鲜经验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乡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组织举办具有本乡镇特色的宣传文化活动,争取经过几年时间,达到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节,形成“一地一品、各具特色”的格局,使文化节在全县遍地开花、异彩纷呈,成为我县文化建设的新优势、新特色、新品牌。
3、发展文化产业链,激活城乡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壮大“城乡文化链”的有效途径。要采取“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城乡文化产业化进程。出台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对近年来培育涌现出来的画廊、剪纸艺术馆、艺术培训中心、传媒公司、民间剧团等文化产业经营实体,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引导他们走集约型经营发展道路,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通过在繁荣城区开辟特色文化一条街,鼓励旅游景区设置特色文化产品窗口,成立文化经纪公司等措施,为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实力保障,在全社会逐步营造崇尚先进文化、追求高雅艺术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4、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我县是全国旅游百强县,滨海、文化、生态三大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东南花都、“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滨海国家火山地质公园、赵家堡、天福茶博物院等一批4a级风景区分布在城乡各地。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既是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构筑“城乡文化链”的新抓手。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黄道周文化、陈元光文化、赵家堡文化、赤岭湖西畲乡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打响海滨观光休闲度假、人文景观、朝圣观光、农业观光等特点鲜明、种类齐全的旅游文化品牌,积极协调引导旅游景区定时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革命烈士陵园、皮定钧陵园、清泉岩红军洞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纪念活动,激发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爱乡热情。特别是要突出对台文化优势,整合资源,以“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东南花都)为契机,以乌石妈祖文化、威惠庙元光文化为纽带;以石雕园、茶博物院为窗口;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以火山地质公园为媒介,打造浦台“五缘”旅游文化圈,展现两地之间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促进浦台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认同感。
5、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城乡文化传播链。文化人才是和谐文化建设最具活力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实施者。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正确人才观,确实采取措施,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形成一条门类齐全、水准较高的城乡文化传播链。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媒介作用,发展乡镇文艺爱好者协会,联络团结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繁荣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各门类艺术创作,催生更多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精品佳作。二是要发挥优秀文艺人才的“酵母”效应,以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艺术援助和农民工知心台服务进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播优秀文化种子。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艺术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优秀文化人才管理机制、文化中心户管理机制、农村“文化协管员”管理机制和文艺轻骑队管理机制,放宽文化单位人员编制限制,为优秀人才成长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一切优秀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城乡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