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模范工作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市计委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自查报告市计委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结合《十堰市人民政府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责任书》提出的各项任务指标,围绕“把十堰市建设成一个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良性循环,城市功能不断提高与完善,区域山川秀美和居民健康长寿的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城、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市计委逐条分解落实责任书的各项任务,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基本完成了《责任书》提出的各项指标,现自查报告如下:
1、在中长期计划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上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把创建环保模范城的要求纳入规划之中,使之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工作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推进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和污染源的全面达标,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机构设施建设提高环保管理现代化水平。
2、在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中,突出环境保护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工作的重要地位,把年度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加以分解,并层次下达。对年度环保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计划的实现。年度计划涵盖了保持城区污染指数<100的治理计划,实施效果良好。
3、加强对环保建设的投入,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投入,2003年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达到5.7亿元,占gdp的2.4%。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武当山、伏龙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环境治理方面,建设了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市垃圾处理厂、房县、丹江城区排水工程、市热电厂净电除尘工程等。
4、在项目审批中,认真实施“三同时”。对于市重点项目,如汉十高速公路、北京路、体育中心、东风大道、柳林路、天律路、浙江路、甘肃路等在可研报告的审批时,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了环评论证,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要求必须具备环评内容,并按要求配合有关方面对项目的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5、不断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提高环境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集中学习法律法规,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派员参加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环保意识和工作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委领导、有关科室时刻牢记环保责任,从项目的源头把好环境关,保证环保一票否决规定的落实。谋划发展,决策参谋,协调服务的活动中,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宣传环保法规,及时纠正处理环保上的违规行为,使促进环境建设和创建国家模范城工作成为全体干部的自觉行动。
对照《责任书》自查,我委各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自查评分为98分。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环保建设的相关工作,为生态城、旅游城、环保模范城建设,为十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2篇】杭州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杭州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2001年5月,杭州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了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环境立市”发展战略,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
200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并提出了巩固深化“创模”成果,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市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增加环保投入,深入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面貌,促进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2年杭州市荣获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03年我市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最佳城市,并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力第6位,为我市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要求。
一、杭州市城市基本情况 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省会城市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系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市辖8个区、3个县级市、2个县,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642.5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393.19万人。
三年来,杭州市以可持续发展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为目标,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坚持“环境立市”和“工业兴市”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先导、都市型农业为基础、传统优势工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大都市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一、
二、三产业比重为6.1:51.6:42.3。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创模”成功的基础上,我市从2001年开始又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力度,增加环保投入54亿元,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深化主城区“创模”成果,推进实施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创模”工作,启动杭州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巩固深化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城市总体投资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为我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目前,我市“创模”复核的3项基本条件、24项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 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了杭州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在新世纪“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设生态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巩固深化主城区“创模”成果,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开展巩固深化“创模”活动 市委、市政府和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荣获新世纪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6月19日,我市立即召开了 ……此处隐藏19073个字……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
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市长陈成、副市长王路等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经充分研究,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地表水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并出台了“海口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其整治目标是:完善市区管网建设,彻底实现雨污、清污分流;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深海排放;市区景观水体满足五类水体水质要求,水中生态得到恢复;近岸海域污染带消除,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该整治计划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5、划定海口市秸杆禁烧区。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且对交通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2003年我市根据本地实际并依据相关规范划定了秸秆禁烧区,进一步加强对秸秆的禁烧工作。根据划定结果,我市有机场秸秆禁烧区1个、铁路秸秆禁烧区2个、高速公路秸秆禁烧区2个、国道秸秆禁烧区3个、省道秸秆禁烧区2个。
6、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随着海口市燃气管道覆盖率的进一步扩大和南海石油气管道铺设到海口,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今年我市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保护好我市的大气环境,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环境污染日常管理。我市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进一步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1、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治理设施现场监理率达100%;近年来对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欧化印染有限公司的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进行处罚,共罚款5万元;共完成对7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治理,其中,椰树集团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两套日处理均为7000吨治理设施,海南欧化印染厂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800t/d增加到现在的2000t/d。
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
2、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2000年以来,我市关停废气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海口市海波纸品联合公司一吨锅炉生产点,依据国家有关资源政策关停海口闽隆制砖有限公司和海达砖厂等2家红砖制砖厂;海口市橡胶五厂和海口市化工二厂等两家工厂破产,海口海华轮胎有限公司等10家工厂因为整治无望而停产。
3、加强对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管理。海口市烟尘控制区面积33.64 km2,覆盖率达100%。
共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海口市二类噪声达标区面积20.99km2,覆盖率达62.4%。
完成对12家噪声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治理,总投资240多万元;共完成建筑工地排污申报200多家,并核发施工作业时间许可证。
4、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市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环保热线电话畅通,积极做好环境污染信访投诉的查处反馈工作。
2000年共接到市民的环境污染投诉876件,查处847件,查处率96.7%;2001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527件(其中噪声1007件,大气类495件,水污染类14件,固体废弃物类5件,其它6件),查处1473件,查处率96.46%;2002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624件(其中噪声类1084件,大气类517件,水污染类18件,固体废弃物3件,其它2件),查处1513件,查处率达93.2%。
5、加强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建设67家,其中废水排放口67家,废气排放口8家。
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工业企业已完成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结合我市“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际,我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为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我市于2000年12月份组织双达标零点行动,重点检查省、市重点排污单位、不稳定达标排污单位和限期治理、整改单位;2001年6月份开展的海口市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违反“三同时”企业、不稳定达标排放企业;为贯彻落实2002年5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我市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检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当作我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世纪行活动中,也把对“一控双达标”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又开展“综合治理不法排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检查行动,加强了执法力度,确保老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扩大了环保宣传面,促进了企业治污、控污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我市 “一控双达标”的成果。
五、综合整治环境,扩大创模成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说海口比过去变得洁美了,宁静了,舒适了,其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线。
上一任市委书记蔡长松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机动车废气、噪声污染宣战,组织长达三年之久的“交通污染专项整治”。新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环境噪声宣战,组织开展了“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
两任市委书记抓的第一件事都是环境污染整治问题,绝非巧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的共鸣和反应。因此,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年年组织开展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专项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扩大了我市创模成果。
(一)实施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我市南北的重要河流,河床被占,污染严重。
该工程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问题,而且要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同时还要营造带状公园的城市景观。目前海口段5.7公里已全部竣工,拓宽了河道水面,截流了两岸污水,清除了河床淤泥,铺设了两岸步道,绿化了沿河两岸,填补了沿河区域没有公园的缺陷,已成为沿河两岸市民漫步休闲的好去处。
该工程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同时,美舍河琼山段整治工程已完成70%。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模范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