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通讯技术论文范例【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篇一本文介绍了运用SSH和JSP技术开发该系统的子系统的整个过程。该系统主要采用了MVC模式,实现了毕业设计的网上完成。系统设计并实现了老师出题,学生查询、选题、修改、删除(题目)选题调整,管理员对整个过程的全程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毕业设计 SSH MVC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14-02
一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全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辅助来完成的。这种人工管理方式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许多教师与教学秘书迫切需要一种实用而且性能稳定的管理软件,帮助完成大量的毕业论文的立题、任务书的填写、论文的提交、查询、统计、打印等工作。
目前,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成熟,开展网络化教育管理活动的网络环境、条件已经成熟。本系统从方便管理者和学生操作出发,研究基于SSH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管理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毕业论文的远程提交和互动查询等。
本设计从课题的申报、课题的审核、学生选题、调整、指导、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进行管理,实现了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系统实现了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自主选择学生的网上双向选择,并增加了文件上传与下载等功能,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期间管理员、老师、学生之间信息的联通,对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全国高校的校园网络日益健全,实现无纸化办公成为未来的趋势,并且随着江西师范大学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加深,本系统的建立为参加毕业设计的教师、学生提供良好平台。
二 需求分析
2.1 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系统需要完成教学秘书通知,导师出题、学生选题和学生选题调整的功能。
2.2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督促学生根据导师的需求按时完成相关文档。
2.3 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时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将对毕业答辩过程进行记录。由学生来填写答辩过程的记录,而答辩导师则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记录。所以系统需要提供学生和导师的毕业答辩记录填写功能。
2.4 毕业设计归档
归档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不论学生是否答辩通过,他都要将其毕业设计的相关文档和电子稿上交给导师,并由导师上交给学院。
三 系统设计
3.1 E-R图
3.2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SQLSERVER2003数据库,表名及字段名在数据库中用英文表示。具体数据表设计如下:
3.3 模块设计
四 结语
文中结合高校教务工作中毕业设计管理的实际需要论述了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结合理论技术分析提出了基于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易于操作。
本系统实现了网上双向选择,严格了毕业设计进程控制,能够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
本系统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性不高,代码也很繁琐;注入式攻击;非正常字符的检测;数据表的设计也没有做到最优。这些都是应该加强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2
[2]EricFreeman;《HeadFirst设计模式》(中文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9-1
[3]雍俊海;Java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1
[4]刘跃。邓维斌;黄蜀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7-15
[5]赵永屹;宿红毅;胡韶辉;基于AJAX与J2EE的新型Web应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01
[6]孟晨;赵春亮;张建国泛型DAO模式在JavaWeb开发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01
[7]万健,刘建华。基于MVC模式的JSP技术开发WebGIS[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02
信息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篇二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有过程:1832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它传送的信息是由众所周知的点划码组成的,即人类最早的通信是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的。以后贝尔又发明了电话,并由此造就一个电信产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通信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又进入了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 ……此处隐藏15693个字……p>[1]贾佳,康顺光。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4):55-56.
[2]张军宗。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研究――以甘肃藏区学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23):18-18.
[3]苏晓玲,刘凤祥。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改进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5):197-198.
[4]张斌,张磊。高校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的价值发掘及相关课程整合方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5(87):129-131.
[5]张晗,刘露,杜元雄,等。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以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45):232-233.
[6]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3):43-49.
通讯技术论文 篇九1调查对象、方法与结果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版)所列的农业科学类期刊包含96种综合性农业科学期刊、21种农业基础科学期刊、19种农业工程期刊、49种农艺学期刊、20种植物保护学期刊、20种园艺学期刊、70种林学期刊、65种畜牧兽医科学期刊、24种水产科学期刊[3],根据四舍五入原则随机在每类中选择5%的期刊进行调查。每种期刊随机选2019年发表的2篇论文,记录每篇论文署名作者数量和页码数。由图1可知,调查的期刊论文其作者数量呈正态分布,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为2~11个,页码为2~16页,平均作者数量为6个,平均页码数量为9页。作者数量等于或小于6个的论文占64%,作者数量等于或大于8个的论文占24%。图2表明作者数量和论文页数没有显著相关性,比如调查中发现文章页数为7页的论文,其作者数量为3~8个。分别以“通信作者”“通讯作者”“同等贡献”“共同通讯”“共同通信”“并列第一”为检索词,通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的“作者简介”检索2017—2019年期刊所刊登论文的“通信作者”和“同等贡献作者”署名情况。表1中所指的“通信作者”包括“通信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检索结果;“同等贡献作者”包括“同等贡献”“共同通讯”“共同通信”“并列第一”作者的检索结果。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9种期刊,其刊登论文的署名中均可标注“通信作者”,占刊登文章总量的71%~96%,平均值为81%;14种期刊有“同等贡献作者”署名的文章,这些论文占各期刊刊登论文总量的1.4%~5.2%,平均值为2%;在这些标注“同等贡献作者”的论文中随机选择38篇论文,查看其署名情况,结果发现“同等贡献作者”署名可分为4种类型(表2):A类型为3个同等贡献作者,0个通信作者;B类型为2个同等贡献作者,1个通信作者;C类型为2个同等贡献作者,2个通信作者;D类型为2个通信作者。“同等贡献作者”署名的论文以B类型最多,占68.4%,其次为C类型,占21.1%,A和D类型的论文较少。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农业科技类期刊中随机选择19种学术期刊,下载其“投稿须知”,阅读期刊对作者署名的要求,发现其中只有《热带作物学报》对作者署名个数有限制,要求“署名人数不宜超过5位”;仅《果树学报》和《浙江农业学报》2种期刊的投稿须知以“署名应仅限于参加本工作并能解答论文中有关问题者”,这一句话规定作者署名权;其他期刊仅对署名的格式或在文章中的位置进行规定。以“更正”为检索词,在CSCD数据库农业科技类期刊中检索,得到45条更正信息,其中更正作者单位的信息7条,更正作者排序的信息2条,增加通信作者的信息1条,更正通信作者的信息1条。这11条与作者署名相关的更正信息来自于9种不同期刊,其中某期刊有4条更正信息,其中2条信息更正作者单位,1条信息更正作者排序,1条信息更正通信作者。
2论文作者署名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国内很多论文的通信作者是研究生导师或者课题负责人,他们主导了项目申请、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因此,通信作者也是论文相关研究工作和主要学术思想的责任人,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性,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负责[5]。合著论文作者根据其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和在论文撰写中的贡献大小依次排序署名。当2位或多位作者在论文贡献中作用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时,就出现了同等贡献作者,同等贡献作者可以是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或者其他作者,其中对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关注程度较高。同等贡献的通信作者国内一般称为共同通信作者。目前学术期刊论文的署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论文标注“通信作者”或“同等贡献作者”[5]。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已经将通信作者的贡献度直接等同第一作者,从而使同一篇文章可以被多人利用进行职称申报或业绩考核等等,以至于一篇文章出现多个共同通信作者,这其中可能存在虚假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笔者在编辑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作者在投稿后提出添加作者、更换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情况,提出更改的原因有年终考核、职务晋升、科技奖励、课题申请需要等,相信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尤其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不少期刊论文在出版后刊登了与署名相关的更正信息,这种机制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漏洞”和“可乘之机”。
3规范论文作者署名的建议
科学论文的署名是个严肃的学术道德和态度问题,涉及到科学工作者的学问、态度、道德和责任[6]。作为科技论文的作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论文署名。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针对目前学术论文署名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期刊在投稿须知中应详细描述作者的署名条件,对“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信作者”提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对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权利等做出相关的规定。其次,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明确描述每个署名作者和论文相关的工作内容,具体贡献情况,在投稿时要求每一位作者附上签名以示对论文贡献度、署名以及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认可。虽然每一位作者对论文贡献的侧重点不同,但同样都应对论文负责。此方法在国外一些杂志投稿时已有要求,如《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另外,如果在论文修改过程中作者提出更改署名,编辑部应要求作者给出合理的理由,并且需要所有作者签字同意,编辑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同意更改,比如作者职称晋升需要,毕业需要或课题结题需要等并不能作为更改署名的理由。原则上,在论文刊登后不允许更改作者署名,编辑可在校样时,让作者仔细核对并确认作者署名,与作者强调文章刊登后署名不能更改。最后,学术期刊编辑应在学术界加强宣扬科研伦理道德,让学者们清楚认识到违背规范的论文署名现象是学术不端的行为。如果在论文署名中违规,就违反了科学伦理,违背了科学精神。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通讯技术论文范例【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