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 篇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__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 篇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路边街头,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关于乡村建设,确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的阵痛”: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垃圾污水横流,宗族祠堂破败不堪,情感纽带荡然无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换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当前,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展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化解三农问题,提高乡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的稳步发展和治理创新。在原有乡村风貌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内产业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高标准进行规划。山东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治安管理,构建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平安山东、幸福乡村。也就是说,通过农业、服务业、手工业、体育业及田园打造集生态种养、原种农业、加工配送、休闲康养、运动娱乐、旅游接待、体育赛事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振兴的样板。
建设生态化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着眼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这首诗描绘了美好乡村的场景。如今,生活在城里的都市人,越发向往恬淡、舒适、静谧的乡村生活。但这种乡村生活仍要以让人“回得去”为重点。然而,如今的乡村,熟悉的氛围没有了,玩伴、亲人没有了,所有的资源都被抽调,如何能够回得去?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乡村”或者说“农村”往往与土气、愚昧、落后、辛苦、劳累、贫穷等字眼连接,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如何能够回得去?不解决这些问题,振兴乡村始终是一句空话。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只有化解三农问题,培育新型农民、激活农业产业和推进农村生态化,才能更深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发展,更好的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富强。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 篇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市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罗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擎画了蓝图,要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和参与其中,政协委员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治组织,必须联系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智力汇集、人才荟萃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参与是根本。如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笔者认为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发力:
一、要发挥政协 ……此处隐藏10924个字……路经济带”从我市以西的广西开始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我市以南各沿海城市港口,两大国家级战略在我市周边部署落实,呈“U”字形围绕我市,促使我市成为较为罕见的两大战略政策辐射中心、两大战略地间互相交流的必经之地,占据绝佳的政策方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振兴发展相关政策条件,同时也担当着“沟通”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连结”两大战略的重要使命。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将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该战略部署实施过程当中,所产生土地、人口、自然等生产资料需求规模将极其庞大,此背景下的__市对于大湾区建设而言,无疑是“最佳供应者”;在该战略部署实施过程当中,所产生对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构成部分的牵引力将十分强劲,此作用下的__市对于大湾区发展而言,无疑是“最先受力者”;在该战略部署实施过程当中,所产生对周边地区科技、制度、产业、政策等社会生产要素的影响将尤其深刻,此境况下的__市对于大湾区战略而言,无疑是“最需变革者”;尤其在该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当中,将与周边地区产生长时间、高速率、大体量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流、人员交互,在此种区域发展状态下的__市对于大湾区而言,必然是“最近分享者”。
并且,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落地与“对口帮扶”政策落实的双重作用下,__乃至云浮通过“佛山”这座坚实桥梁成为了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经济区域的“第一补给点”;成为了全国最庞大体量顶级城市群的“第一后花园”;更成为了全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第一后方阵地”。
(二)新冠疫情带来的契机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广东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受海外订单被延迟或取消冲击最大的地区,企业生存困难引发的一系列生产、信贷、财政等问题,一方面导致了珠三角地区较发达城市各行业私营企业倒闭数量增多,城市生产、进口能力大幅降低,对周边各种类商品进口需求均有所上升,尤其是农、林、牧、渔等食物类生活必需品相关的待满足消费需要日益增大,是我市乡村振兴初步产业建立、原始资金吸纳、发展经验积累的绝佳时机,也是我市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在将建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知名品牌的绝妙机遇;另一方面导致了珠三角地区大规模企业收入骤降,经济压力增大、用地、用人成本难以维系,进而将生产、办公用地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是我市乡村振兴吸引高精尖企业、高附加值产业、高层次人才、高额资本的难得机会。
三、恰人和——内生动力分析
内生动力在抽象意义上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因,是个体和区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我市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主要可以分为:较为微观的参与个体内生动力及较为宏观的区域内经济振兴发展内生动力两种。参与个体内生动力主要指生产者、监管者、引导者等以人为主体的主观意识、发展意志;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主要指区域内政策、内需、投资环境等以内部发展条件为主体的各项驱动力。“有待激发的振兴主体内生动力”及“暗涌着强盛活力的内部发展要素”,是我市乡村振兴事业的制胜法宝。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全面推进,有关农业农村的各类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正不断出台;有关乡村人群的各类就业、产业帮扶措施正不断落实;有关行业发展的各类设施、制度保障体系正不断完善;相对城市地区的高性价比自然和劳动力资源正不断被发掘;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正不断显现。我市乡村振兴参与个体的内生动力正与日俱增,各镇村发展势能正暗潮汹涌。
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一)引导好返乡待业人员,推进振兴
根据我市年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情况来看,受年底深圳、中山、珠海、佛山各地疫情影响,许多珠三角发达地区自主从业人员相比往年更早返乡,且再外出务工意愿较弱,各镇村返乡待业人数年后或将再次增多。乡村振兴、人社等相关政府部门根据相关政策对该类人群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在乡就业、创业,抓住时机培养一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创业者,开发一批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扶植一批能为当地增产创收的企业,将能进一步为我市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二)迎合好疫情防控期间珠三角地区市场需求,主动供给
根据当前的珠三角地区物资需求情形来看,疫情防控背景下城市生产进度缓慢,但对必需品的消耗能力却有所增强,珠三角地区农产品进口需求量愈发庞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工作队等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帮助镇村生产、出口农产品的企业、农户对接珠三角市场,通过与城市地区商场、超市、市场、食堂、饭店等销售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多条连接珠三角市场的渠道,形成出口网络,将能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振兴产业、企业在大湾区打响品牌,为我市乡村振兴产业、企业初步发展积累资金、经验、声誉。
(三)利用好经济形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招商
长达两年以来的反复疫情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下,珠三角越来越多大小企业难以维系经营成本,将生产、办公用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倾向愈发明显,同时我市镇村具有离大湾区近、劳动力价格低、用地成本低等区位优势,恰好契合此类企业在疫情经济环境下的生产经营需要,我市各镇政府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向该类企业抛出橄榄枝,择优引进适宜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企业,将能进一步盘活农村待利用资源,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吸纳资金、品牌、科技等振兴发展要素,借企业力量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打开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四)依托好三种战略,构建新型发展格局
首先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坚持以高质量农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并促使其工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同时结合我市镇村特有的农业资源、温泉资源、山林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高镇村经济水平、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力量。其次是通过“对口帮扶”政策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将大湾区作为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关联国内市场的“主战场”、以佛山为“主要纽带”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与大湾区建立互通、互学、互补的合作伙伴型关系。最后是我市需积极打通与广西南宁及我市以南各沿海城市之间的政策、道路、文化等方面交流屏障,主动与其建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区域协作发展关系,通过“一带一路”接轨国际,拓宽我市乡村振兴相关人才、技术、资金等振兴要素的交流渠道,助推我市乡村振兴事业迈上崭新台阶。
__市自清朝以来就被誉为“全粤要枢”“岭南粮仓”,沟通广东与大西南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就乡村振兴条件而言,这里苍山叠嶂、潺潺流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有极具优势的生产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市乡村振兴事业的开展势必要以这青山绿水为依靠、势必要以当下政策布局为依托,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__人民的奋力拼搏中,我市定能政群携手、凝心聚力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