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幼教教师毕业论文多篇

时间:2025-02-02 08:53:42
幼教教师毕业论文多篇

【摘要】幼教教师毕业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师毕业论文700字 篇一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来说,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便对其打或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当今社会,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幼师毕业论文免费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师论文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教育性是其基本性质,职业性是其特殊性质。作为刚刚升格的幼师大专,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我校)正在中专与大专特色杂揉共存的转型期中摸索一条民族幼师大专之路。

一、转型期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1.专业设置

我校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蒙古族幼儿师资力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为民族性和幼师性。我校中专有两类:一是初中毕业起点的普通幼师班(简称普幼),三年制;二是高中毕业起点的高级幼师班(简称为高幼),两年制。大专有两类:一是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大专,二是高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大专。每一类都同时设有蒙古语授课班和汉语授课班两类。

2.师资建设

师资紧缺是升格后的我校遇到的严重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三学(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实习指导和幼师技能教师人数不够;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务管理存有后患;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新老师虽然有热情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3.资金投入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建校初始并没有考虑升格问题,所以我校提供的转型资金严重不足,亟需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诸如电子教务系统,电子图书馆,期刊库、音乐厅等。

4.课程和教材开发

现状如下:我校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工作没有系统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改革阻力较大;双语教育流于形式、止于口号,没有突出我校办学的民族性;幼师学科设置滞后,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我校没有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沿用传统教学法,仍采用“教师说、学生听”的方式。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无论是老师的指导能力,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二、转型期教育改革策略分析

1.专业设置

坚持双语教育和“民族教育与幼师教育交融”的教育观,坚持“蒙语为本、学科为主,各科并进”的原则。专业设置方面中专和大专杂揉并存,需要逐步过渡。中专继续招生作为过渡策略,但招生数量要逐步减少,增加大专的招生班级数量。为普幼班和高幼班开设多元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2.师资建设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为建立一支年轻化、高学历化和团队化的科研队伍,转型期的我校更加重视培养后备军,重点进行学校转型战略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体系研究、教材建设研究、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等。此外,我校还注重“双语双师型”师资的培训工作,组织常规教师外出培训。

3.资金投入

依据高校标准,我校在过渡期建立和引进了电子教务系统、图书馆、活动室、音乐厅等,审批适合本校的教材,鼓励并帮助教师们申请到了国家级、市级和校级课题、教材编写项目等。

4.课改与教材开发

我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增加了专业课技能课。教师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和精品课程,增加了民族特色课程、职业特色课程和大学特色课程。此外,我校增加了辅助就业的相关课程,例如说课比赛、就业指导、技能比赛等。在教材方面,我校已经出版或正在出版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职业性的校本教材。

5.教学方法

我校坚持“教学相长”,学校转型计划邀请学生一起操作,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育改革中。针对不同的语言种类和学科特征,因材施教,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三、转型期教育改革实践总结

我校升格为大专以来,全校形成了“大步课改和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学制渐趋稳定成型,学生惯例逐步规范,师资质量明显提高,并荣获“学习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称号。总结其经验主要如下:

1.对症下药――基本策略

在采取各种战略措施前,我校对存在的问题查根究底,追本溯源,深入调查,分析原因,这是我校成功转型道路上的基本策略。

2.贯彻政策――重要保障

我校严格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教育的相关政策,如《^v^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十一五”规划》(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2010年),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大力促改,这是我校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3.开拓创新――最佳出路

创新在我校教育改革中是老话新谈。“老”在话题上,“新”在理念和方法上。在改革创新方面,我校,因材施教,开拓创新。

4.坚持特色――长久之计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校特别注重继承民族传统,发扬民族文化。此外,我校还特别注重职业特色研究,注重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习惯的研究。

5.和而不同――坚强后盾

我校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借鉴教改经验教训。在教学中, ……此处隐藏2747个字……农村幼儿园现成材料少,班级人数多,搜集、制作游戏材料农村幼儿教师比较头疼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准备游戏材料。

1.提供具有多功能玩具和材料,避免材料功能单一性。功能单一材料,缺乏开放性,如那些颜色鲜艳、具体形象成品玩具,不能满足幼儿表演游戏想象力发挥, 孩子们只暂时对豪华用品感兴趣,玩了一小段时间孩子们就不喜欢,更换淘汰这样材料,势必造成经济上浪费。 多功能玩具和材料可以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应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并创造条件满足这些想象。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用旧挂历纸、鲜艳彩色塑料袋可以当服装, 动物羽毛可以用旧丝巾,等等。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一些废旧辅助材料当道具,如“石头”“鸡腿”用泡沫块来代替,各种小纸盒当成《小熊请客》礼物。

2.寻找可利用替代物,减轻教师开展表演游戏负担。农村个广阔天地,有一些现成物品可以作为表演游戏替代物,如:野果、树叶、小石子等都可以作为幼儿表演游戏素材;一些废旧物如洗净各种塑料瓶、可乐罐、塑料袋等,还有各种纱巾、围巾,在表演游戏中会变成话筒、花瓶、裙子等,这些替代物能极大满足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由于这些替代物来自幼儿自己发现、创造,会增强他们自身心理满足感,自然也会激发他们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表演积极性,从而提高材料使用效益,减轻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表演游戏负担。

3.幼儿参与制作游戏材料,激发他们参与表演游戏兴趣。教师根据表演主题和情节,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在制作道具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方法,道具不必过于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开展,并可以物代物。 如教幼儿利用挂历纸、塑料袋、废旧报纸等,制作出简单帽子、服装等。

4.建立统一“材料库”,资源共享,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开展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同一年龄班安排相同表演游戏内容,年段教师共同搜集、制作材料,并在班级教室里开辟一处“材料库”,将幼儿游戏所用玩具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每个班级轮流使用材料,使材料“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准备游戏材料工作量,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以及养成物归原处好习惯,更重要还在于提高游戏材料使用效益。

四、多样组织形式,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根本保证

农村幼儿园班额过大, 而表演游戏角色少,如果根据角色来分组,往往要分十几组,加上幼儿园场地有限,幼儿等待现象就比较严重,通过探索课题组找出几种解决办法。

1.让部分幼儿当观众,讲述旁白部分,参与到游戏中。如表演《小兔乖乖》时,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有10 名左右幼儿,一部分孩子表演,另外孩子当观众并讲述旁白部分,表演结束后交换角色。 这样幼儿参与表演几率就更高了,不会出现等待现象。

2.一角色多人。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故事中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白花、红花、黄花等角色,可以请几个幼儿共同扮演同一角色,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矛盾。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以一起商量角色动作,这样不仅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为了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让能力弱幼儿跟在能力强幼儿旁边学,从简单模仿到自己表演。

3.扩编故事,增加游戏角色。将一些游戏经过改编、扩编后,内容更贴近生活,又增加了角色,这样就能解决人数多游戏角色少问题。 比如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 教师在故事里增加了现实社会中常出现问题,如小白猪考虑省钱,学小鸟用树枝和树叶盖房;小黑猪为了买地得打工赚钱(搬木头或砖头等工作);小花猪用砖头盖房时,自己忙不过来,请其他小动物来帮忙等等。 三只小猪选择了不同方法来盖房子。 最后恶斗大灰狼时,加入其它小动物帮忙,战胜了大灰狼。 从表面上看游戏好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其内隐规则、玩法都没变,却很好地解决了幼儿人数多、等待时间长问题。

4.将表演游戏与区域活动结合。为了保证活动场地和时间,教师在活动区中设置表演游戏区。 活动前,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相关场景和道具;幼儿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和分配角色。幼儿可根据故事情节边表演边游戏,将对文学作品理解和生活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创造出各种不同情节,使故事情节得到发展、扩充,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丰满。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对幼儿园游戏分类问题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0(3).

[2]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认识[J].早期教育,1999(4).

[3]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幼师毕业论文免费 篇六

【摘要】学前期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学前期幼儿的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在界定了说谎的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说谎的行为现状,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教养方式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v^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v^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

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二)幼儿说谎概念的相关说明

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谎言,没有人真正能做到事事讲真话,每天每人至少要说一次话。心理学关于说谎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877年Charles Darwin对他的2岁儿子说谎所做的观察报告。从1900年,皮亚杰第一次明确界定了说谎的概念,他将说谎定义为两个阶段,意图(欺骗)说谎和行为(错误行为)说谎①。有关说谎概念,心理学研究者一直没有达成统一。基于三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者提出了关于说谎不同的概念界定,如Stem等人(1909)将谎言定义为为了欺骗他人而有意识的传递错误信息的行为;Sweetser E.(1957)强调说谎是一种文化结构,而不仅仅是有意识欺骗他人的行为③。

根据对以往发展心理学家对说谎概念的定义梳理,说谎需要以下两个因素同时具备:首先它确实是假话;其次,说的人知道它确实不真实但是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他人说谎成立。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教教师毕业论文多篇范文。

《幼教教师毕业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