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足球场施工方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足球场施工方案 篇一为提高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水平,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发改社会[20xx]987号)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六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我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要求,20xx年省预算内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专项”。按照《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必要性
据调查,目前我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足球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足球场地数量不足、球场质地偏低问题突出。为探索校园足球工作路径、积累发展经验,20xx-20xx年,国家认定了我省60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6个省级试点县(区)。实施青少年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专项,推进足球特色学校特别是试点县(区)特色学校足球场地建设,既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战略任务的需要,也是拉长我省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短板、夯实我省校园足球发展基础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目标及任务
1、总体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对现有的8个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及非试点县特色学校的部分足球场地进行提质改造,使之拥有较好条件的足球场地,并达到特色学校标准。
2、年度任务:20xx年,重点支持8片11人制标准场地和14片7人制场地的提质改造。
三、实施原则
1、申报项目必须在已经认定的60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里遴选;
2、申报学校应选择在校学生人数多、校园足球工作绩效考核良好等级以上的学校;
3、项目学校无标准足球场地,且现有一片可改造为11人制或7人制标准的沙土足球场地;
4、申报项目必须完成立项审批,具备年内开工条件,并承诺于20xx年8月31日之前竣工。
四、实施范围及标准
1、实施范围:2个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分别申报1个11人制足球场地和1个7人制足球场地项目;6个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各申报1个11人制足球场地项目;6个无试点县(区)市州各申报2个7人制足球场地项目。
2、建设标准:标准足球场即11人足球场,比赛场地长90-120米,宽45-90米,宜按105米X68米设置。7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65-68米,宽45-48米。均应提供较比赛场地更大的草坪延展区,周围区域范围应满足安全缓冲的和竞赛工作的需要。
3、建设内容:铺设人造草坪,配置足球场地必要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可统筹考虑具备田径跑道、简易看台的多功能运动场。
4、补助标准:20xx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11人制足球场每个补助不超过200万元,7人制足球场每个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五、申报要求
1、材料要求:
(1)市州发改部门的申请文件;
(2)项目立项审批文件;
(3)项目学校现有场地(附照片)、在校生人数和校园足球工作绩效考核等级的相关证明材料;
(4)县(区)发改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真实性承诺函和开工、竣工时间承诺函。
2、其它要求:
(1)发改部门商教育部门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
(2)申报项目必须同步纳入湖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国家重大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
(3)请于20xx年12月31日之前向省发改委申报。
六、安排程序
严格落实省预算内基建投资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发改委项目资金申报及安排管理实施细则》(湘发改投资[20xx]317号)规定,对本专项组织公开申报、公开筛选,并公示无异议后安排补助资金,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七、项目监管
项目资金下达后,项目单位应按申报内容及规模认真实施,接受我委检查稽察及财政、审计监督,按要求定期向我委报告项目建设进展。
足球场施工方案 篇二为确保到20xx年如期完成我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大足球规划实施力度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河北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xx-20xx年)》,到20xx年,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5块以上目标,全市需新建改造足球场地380块(包括5人制、7人制和11人制足球场,标准足球场指11人制)。其中,新建改造校园足球场地269块,社会足球场地111块。
二、任务分工
截至8月底,全市校园足球场地已完成405块,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社会足球场地已完成17块,20xx年底前还需再新建改造社会足球场地94块。
(一)制定全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方案。按照全省20xx-20xx年的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我市需建设111块社会足球场地,根据建设任务,制定全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方案,方案中要明确每块足球场地建设的县(市、区)、具体位置、制式、投资及资金来源,完成时限、责任人等。9月30日前将我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方案报送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推动社会足球场地设施联动建设。通过城企联动、园场联动等方式,加快社会足球场地建设。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推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城市绿地与社会足球场地兼容建设,优化绿地结构。新建综合公园在满足《公园设计规范》前提下,配建体育设施,并优先建设与场地匹配的中小型社会足球场地。探索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复合体育功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各种形式的。标准、非标准足球场地,实现土地资源复合、集约利用,满足群众就近踢球需求。
(三)推动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并与社会共享。市教育局要统筹抓好校园足球场地建设,鼓励支持学校足球场地建设,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新建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规模配套建设足球场地,现有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建设足球场地。建立校园与社会、社区与学区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化解安全风险,实现有序开放,不断提高校园足球场地综合利用率。对学校新建改造的足球场地,在满足对外开放条件并承诺向社会开放的,可根据有关规定认定为社会足球场地,并可按社会足球场地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四)加大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力度。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指导各县做好社会足球场地项目储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标准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平均总投资300万的60%给予补助,对其他制式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控制在30到50万。
(五)强化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要素 ……此处隐藏5102个字……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升校园足球普及水平,畅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校园足球4级联赛体系,打造特色校园足球文化,强化校园足球发展保障,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
(二)总体目标。20xx年,全市高中学校全部建有标准化足球场,50%以上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城区小学建有标准化足球场。每年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校园足球明星评选、足球名人进校园等主题活动。20xx年,全市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城区小学全部建有标准化足球场,每所足球特色学校至少有1-2名教师达到合格足球教练员、裁判员水平,全市完成笼式足球场建设100个,中心城区至少有3个、平川县至少有2个、山区县至少有1个公共标准化足球场,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15所。
二、重点任务
(一)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普及校园足球课程。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构建各具特色的足球后备人才课程体系,所有班级每学期至少完成20课时足球课程,其中小学和初中开设足球校本课程,高中开设足球专项课程,其他学校每学期可开设10课时左右的足球选修课程。
2、加大校园足球师资配备力度。原则上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配备2名以上足球教师,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配备不少于1名足球教师,其他学校至少配备1名足球教师。从20xx年开始,县区要优先招聘足球专业体育教师。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校志愿者等担任兼职教师。20xx年配齐第一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师。20xx年配齐第二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师,建设不少于1处汉中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基地。20xx年至20xx年,每年举办规模不少于200人的足球教师(含初级教练员和国家三级裁判员)培训班,力争20xx年持有D级证教练员达到130人。从20xx年起,每年举办1次汉中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教学技能基本功大赛。
3、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创建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其中:高中10所、初中15所、小学75所)。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建立球队并加大校级球队建设力度。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校生1000人(含1000人)以上的校级球队不少于4支(含男女队),1000人以下的不少于3支(含男女队);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校级球队不少于3支(含男女队),1000人以下的不少于2支(含男女队)。到20xx年,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特色幼儿园15所。
4、加强水平测试与技能考核。贯彻落实中国青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大纲,科学合理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足球技能考核标准,纳入每学期体育成绩考评体系,将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测试纳入到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建立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定期抽测制度。
5、加强校园足球科研。组织社会体育机构和专业院校专家研发校园足球技能分级标准,探索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考级制度。积极组织各类学校、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和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及科学研究。
(二)竞赛体系建设
6、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机制,完善5人制、8人制、11人制等赛制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级联赛体系。促进对外交流,推动校园足球赛事与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有机衔接、成绩互认。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组队的精英赛事,并逐步与青少年训练竞赛(U系列)体系衔接。多渠道建立县区际、市际、省际各年龄组别的赛事交流机制,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各级重要赛事。
(三)人才体系建设
7、加强足球后备人才管理。制定完善《汉中市中小学生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暂行)》《汉中市中小学生足球后备人才专业选拔测试办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畅通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进一步完善汉中市中小学至高校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制度。每年举办汉中市小学、初中“精英球员”夏令营和冬训营,积极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拓展交流学习培训渠道。
8、建设校园足球训练基地。20xx年,建立1个市级校园足球训练基地。20xx年,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县区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留坝县建成陕西省首家足球研学实践基地,建设1所足球学校。
9、构建高水平培养模式。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和驻汉本科院校在高中足球特色学校设立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基地。鼓励县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或者俱乐部牵头建立校园足球协会,鼓励县区和学校建立校园足球专业或业余俱乐部。
(四)文化体系建设
10、培育校园足球理念。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校园足球明星评选、足球名人进校园主题、校园啦啦操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足球活动中,让足球运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加强宣传策划,大力宣传校园足球发展理念、育人功能、校园足球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11、培育健康运动理念。大力倡导“足球从娃娃抓起”、“一生与足球相伴”的运动理念,积极创新校园足球宣传和推广体制,逐步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从教育到全社会、从运动项目普及到终身健身方式的推进机制。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汉中市建设足球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建设足球教育强市有关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发挥好市、县区足球协会等组织在足球推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建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提高校园足球专业水平。
(二)完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管理制度及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队规范管理;完善校园足球运动员合理流动机制,提升人员流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主要用于联赛运行、培训、宣传、奖励、特色学校补助等校园足球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通过各级比赛冠名、联络赛事合作伙伴和赞助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扶贫困学校、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校园足球训练工作。
(四)优化场地建设。将校园足球场地规划建设纳入市、县区中小学改造和建设统一规划,在有条件的新建学校中规划建设标准足球运动场。加大公共标准化足球场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分阶段将校园周边空地、公园社区现有空地改造成为“笼式足球场地”。建立校园足球场地资源联动使用机制,定时开放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并与社会足球活动有机配合。
(五)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学生运动伤害保险基金,完善校方责任险范围和内容,对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安全予以保障。实施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和运动员运动伤害险,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加强校园足球队医团队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聘任兼职运动医学专家相结合等方式,解决专业队医不足问题。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足球场施工方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