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电影《铁人》有感精品作文【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铁人观后感 篇一这几天,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铁人》这部电影,让王进喜这个我们从小就听到的名字更加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间也彷如回到昨天,那时的沙漠,戈壁,那时的艰苦环境,使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小的时候,就在不断听到王进喜的事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也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但是感受却远远不及看到画面。影片就再现了那段历史,在影片的开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荒凉,艰苦是影片的背景。但钢铁意志的王进喜却没有退却,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
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终于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保证了按时开钻。房东老大娘的话,很好的表现了王进喜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铁人。
事情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水泥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随后,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也没有打垮王进喜钢铁般的意志,他想尽办法激励队友,省出自己的口粮。使工作能继续进行。
这些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就像是一段奇迹,虽然现在的环境不再有过去那样艰苦,可能也不再需要我们人拉肩扛的作业,但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却是不断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学习的。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我们要深刻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铁人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想铁人精神,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感觉变小了很多。想想铁人的话语,坚持,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影片中穿插的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片段就很好的体现了,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永恒的价值,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这种精神,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勇于面对并战胜各种困难。
《铁人》观后感 篇二2009年7月10日,我有幸的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通过简述两代英模为祖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创业拼搏的故事,歌颂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铁人》震撼了我,英雄的气概感染了我。
影片中,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是他还拄着拐杖,坚持奋斗在工作一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可是又没有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压井,投入了大量的水泥,但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不假思索,扔下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在场的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泥浆池中 ,井喷终于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正是在困难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股豪情,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子场景。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气冲云天。在地位和荣誉面前,他掷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全国人民的荣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铁人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感动中,我学到了人生的价值观,“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写作”,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比谁戳的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人,并感动着我学会坚强,当时,会战设备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顿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在整齐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的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出来了,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柱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好抖三抖”,感动中,我感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困难面前党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四处寻找,当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泪流满面的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嘴里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珍贵的三各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铁人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保护人们健康的使命,更要有“铁人”的精神,“铁人”的信念和“铁人”的追求,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面前,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的考验下,我应该再拿出铁人的拼搏精神,自觉履行医务人员的任务和责任。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危险面前不畏惧,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贡献力量。
《铁人》观后感 篇三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20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铁人》观后感 篇四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 ……此处隐藏2825个字……是你的后台是谁,有多硬。干得好,永远不如运作的好。
影片里面还刻画了一个“小知识分子”的角色,虽然镜头不多,但我感觉是相当成功的。影片虽然没有用镜头说他从会战逃走后如何后悔,可从他儿子诠释中,却无一不展示出作为一个书生的他,一辈子都在承受着心理折磨。他虽然不是铁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却是真实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个真实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样的年代,那个曾经真实努力过的小人物,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放在今天的立场来看,我感觉他的出走,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放在当时来看,可能是不可思议。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把那个“小知识分子”换成是我,我能够克服那样的困难吗?我能够挺下去吗?我没有答案。铁人跑到车站找到那个“小知识分子”的场景非常感人:那个“小知识分子”面对铁人和同事愤怒的目光,在他肮脏的脸上泪水满面,可以看得出他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尤其是铁人的到来,让他感觉到非常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铁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对铁人说:“我熬不住了,师傅……”其他再也没有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没有强调客观理由,而铁人也没有苦口婆心的劝他回来,更没有为他讲什么说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里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给我滚。”,在一边骂他的同时,铁人一边把几个馒头和一些干粮硬塞给了“小知识分子”。这些镜头让我感觉突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在这里,导演并没有一味的只是树立铁人的形象。我觉得这是电影的成功之处,也是导演很高明,很厉害之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
电影还有一个让我感慨颇深的地方,那就是铁人在誓师大会上讲话,讲话的内容就是今天铁人精神的基本内容,什么“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之类的话,这些话作为我们的企业精神,我多次学过,甚至都会背诵了,很熟悉。但放在影片中的那个背景之下再体味这些话,却是别有一种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很能够激发人的一种爱国之情,我觉得很好。那些镜头,通过演员到位的演绎,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虽然那只是演员的演绎,但我更相信那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我觉得,这就是那个时候党员的形象,敢于吃苦,勇于吃苦,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可再反观今天,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金钱和利益却成了我们的最大追求。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因为只追求或说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忘却了国家集体的利益,眼里只有自己,只顾自己,在这样的企业里,你能够稍微坚持一点正义,稍微想做一个正直的人,甚至稍微想有一点个性,不让自己迷失,你反而变成了另类,他们反而会集体打击你,排挤你,甚至污蔑你,直至你被淘汰出局。制度的缺陷可以培育出一个自己膨胀的具有极强自己维护能力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的能量大的惊人,他们可以影响到高层,甚至影响到政策的制订,他们在企业内部排挤异己,千方百计培养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贪得无厌而又毫无顾忌的吸吮着员工、国家的膏血,肥肥壮壮地扩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一级一级的自己复制。势力所及之处,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成体统,所实施的政策也不能够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和落实,有的沦为一种摆设,有的只是一纸空文,还有的某柴政策甚至越来越偏向着既得利益集团,离企业公开宣称的政策越走越远。想起了几年前,有一个领导是这样对我说的,这样的企业就适合逢迎拍马的人,有能力的人是吃不开的,也不需要有能力的人,只要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就行了。他还说,在这样的企业里,你想干好,不容易,但你想把这个企业搞垮,也不容易。当时我不相信他的话,感觉作为一个领导,他的这话有些类似胡扯,可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我悲哀的发现,他的话不但有道理,甚至还有些哲理,他作为一名石油战线上的老员工,对中石油的体制和机制洞察的竟然如此敏锐和准确。而我,作为一名一毕业就进入中石油的没有任何后台和背景的人,可以说对中石油充满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最基层的加油站做起,“混”到了省级机关,又从省级机关“混”到了地区公司机关,现在又在地区机关“混”的什么也不是,据说,只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后台,有能力,没后台,也是白干。眼看着企业的这么多弊病,图有大志,无从下手,不要说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了,就是想找一个能管事的人,听一听我的想法和建议都不会有。呜呼!当制度的缺失与既得利益集团相得益彰,迅速膨胀到员工不能够承受的程度时,日积月累,就会有量变达到质变,那么,一个企业的循环也就临近终点了,如此下去,如果中石油失去了行业的垄断地位,没有国家的扶持,完全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很可能就要被无情淘汰,甚至是倒闭,那样真将要企将不企了。还有我们的党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仅从数量上而言,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大党了,可是从质量上而言,我感觉质量并不高,比之前辈,质量差了一大截。现在,企业里从上至下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领导来了,公司预先安排好行程,领导到预先安排好的样板油库或加油站前呼后应的走一走,转一转,或者,做个秀似的在基层和员工吃一顿饭,这就是领导下基层了。很多领导下基层要的只是那几张照片,几篇报道,几份总结。一检查,一总结,一评比,都是很好,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但,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取得了多少成绩和效果?可能要打个折扣。至少,从我眼中看到的大都是在认认真真的走形式,走过场,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呢?成绩和效果里有多少水份呢?谁做谁知道,或说,从领导到员工,大家心里其实都明明白白的,只是没有人肯点破而已。在这种时刻,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了。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八知道王进喜大概是读中学的时候,他的事迹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模糊了,本来也没有特别的想要去关注他,因为公司发了电影票,又因为新拍的《铁人》是刘烨演的,我比较喜欢刘烨,所以去看了这场电影。
看了电影,真的被那个时代人人都具备的那种无私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似乎在今天的我们身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精神存在,若是偶尔有这样的人出现反而被大家归为了“异类”。
本来是奔着刘烨去看的《铁人》,但是看过之后深深被吴刚所饰演的“王进喜”折服,因为王进喜这个形象塑造得太有血有肉了,他的形象掩盖了其他所有人的表演,所以新时代刘思成这条副线更像陪衬,虽然有那种继承先人精神的意识,可惜没能好好表现,甚至我对于安排那样的结局感觉很奇怪。
作为一部发人奋进的励志电影,我感觉值得推荐,无私奉献精神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精神,在冰天雪地的荒芜之地开采石油,在焦沙烂石的沙漠开采石油,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苦的条件,同时他们还要忍受的是“寂寞”。影片又很通俗,本片中的王进喜是个粗人,闻言举止都很粗俗,时不时都有很搞笑的镜头出现。
前两天跟老妈聊天时,聊起了王进喜,老妈说了他做“人肉搅拌机”一事,不禁电影中那个带领队员在井喷时,跳下去做“人肉搅拌机”的情景又浮现到了眼前,当时看这画面的时候也是很感动的,原来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铁人”在老妈的那个年代也是一代人的楷模啊!
电影还是成功地将只讲奉献、无畏无私的“铁人意志”传递给了当今的时代和人们,让今人铭记,让后人学习!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看电影《铁人》有感精品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