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访麟游新农合,科学调研出真知
xx年7月13日,陕西科技大学xx暑期赴宝鸡市麟游县志愿服务团来到了麟游县蔡家河村开展主题为“心系三农,和谐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进行义务支教的同时,还针对蔡家河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早上,志愿者们到达蔡家河村,受到了村委干部的热情接待。志愿者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干部进行座谈,了解了蔡家河村人口、支柱产业等基本情况,并就当地新农合的实施状况与农合负责人进行了探讨。随后,一行人又来到了蔡家河村卫生所,对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农合实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在与相关负责人交流结束后,志愿者们开始深入农户进行挨家逐户的社会实践调研,在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调研的时候,志愿者们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令志愿者们感动,同时志愿者们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建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问题,对于基层农村来说,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所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素养,扩大基层门诊统筹的范围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夕阳西下,志愿者们带着村民们的依依不舍离开了,一天时间的走访调研带来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在带给志愿者们感性上的触动的同时更是在带来了理性上的认识。只有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第二篇:走访麟游新农合,科学调研出真知
走访麟游新农合,科学调研出真知
xx年7月13日,陕西科技大学xx暑期赴宝鸡市麟游县志愿服务团来到了麟游县蔡家河村开展主题为“心系三农,和谐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进行义务支教的同时,还针对蔡家河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早上,志愿者们到达蔡家河村,受到了村委干部的热情接待。志愿者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干部进行座谈,了解了蔡家河村人口、支柱产业等基本情况,并就当地新农合的实施状况与农合负责人进行了探讨。随后,一行人又来到了蔡家河村卫生所,对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农合实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在与相关负责人交流结束后,志愿者们开始深入农户进行挨家逐户的社会实践调研,在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调研的时候,志愿者们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令志愿者们感动,同时志愿者们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建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问题,对于基层农村来说,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所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素养,扩大基层门诊统筹的范围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夕阳西下,志愿者们带着村民们的依依不舍离开了,一天时间的走访调研带来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在带给志愿者们感性上的触动的同时更是在带来了理性上的认识。只有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新农合调研报告
新农合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新农合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点工作,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顾家村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区域,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对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新农合的基本运行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从2014年1月开始,顾家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妥有序地开展起来,参合率逐年提高, 2014年为71.73%,2014年初已达到了95.85%,全县27.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14年10月份,共补偿54906人,补偿金额2470.3万元。通过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共为11971名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152.6647万元。组织县、乡300名医务人员组成30个医疗队,深入18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开展了送医送药服务活动,免费发放了价值15万元的常用药品。为20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发放救助资金6万元。
自2014年顾家村开始试点至今,在淄博市制定的原则框架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新农合的管理运行机制,新农合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参合农民普遍受益,新农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对党和政府的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是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农民群众感动地说“以前都是干部来收钱,现在得了病,还能报销,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好事”。顾家村崔顺利因肺心病治疗得到报销款15000元,其家人感慨地说“为了治病,家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亏参加了合作医疗,交了20元钱就给报销了15000元,合作医疗帮了我的大忙了!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是我们农民群众最切身的感受,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二)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农民放心就近就医,顾家村开展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每年集中组织对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院长和专科医生的业务培训,近400名村医由县医院进行业务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已经顺利通过了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验收。
二、当前顾家村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农合在顾家村运行十年来,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的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新农合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惠民政策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着新农合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一)筹资困难, 筹资成本高.
向农民筹集遵循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把合作医疗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机制还没有建立,资金的收取多数是在每年筹资时突击宣传,集中入户,难度大,工作成本高。由于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新农合,这样容易导致体弱多病者选择参加,而身体强壮者选择不参加。
(二)宣传力度及方式影响政策运行效果
作为一项好的惠民政策,从无到有,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必定有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和村级干部对宣传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有关术语不理解,有的甚至看不懂新 ……此处隐藏6362个字……技能培养。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针对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行为,切实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管应该更加透明公开。
可见,大多数农民认为设立合作医疗资金监管机构有必要并且希望自己参加,自己管理自己事情。
第五篇:新农合调研报告1
新农合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明确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峄城区作为全省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单位之一,整个新农合工作其覆盖范围之广,群众受益程度之高,管理运作之精细,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先进行列。本报今日特刊发该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以交流情况,推进全市新农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为提高农民基本医疗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穷、因病返穷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峄城区作为全省和全市新农合试点单位,近三年来,精心组织实施,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让新农合最大限度地造福于百姓。
一、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覆盖范围
峄城区新农合试点工作始于2014年春天。在试点中,该区坚持高标准起步、高层次设计、高强度推进,逐年提高筹资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使新农合试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先进行列。
峄城区被列入市新农合试点单位以后,首先选择基础比较好的古邵等三个镇(街)进行试点。2014年首批三个镇(街)是8.9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73.23%,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40元,农民自筹15元。2014年该区被列入省级新农合试点,在总结三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镇(街)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为40元/人,农民自筹10元。2014年该区继续被列为省级新农合试点,全区24.7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3.39%。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人。去年以来,峄城区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233.87万元,156.97万人次受益。
与此同时,他们注重做好农村特困群众参合救助工作。该区明确规定,农村五保老人、丧失劳动能力 残疾人和其他特困群众参合,其资金自筹部分全部由区、镇两级民政部门筹集缴纳。2014年以来,区、镇两级民政部门每年都筹集资金6万余元,为全区1259位五保老人、4500名残疾人、300余名特困群众及时缴纳了参合资金。
二、努力实现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
新农合是直接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如何做到把好事办好,让参合农民实现受益最大化?对此,峄城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尽量提高报销比例。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按20%的比例报销; 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医药费1000元以内,按30%的比例报销;住院医药费1000元以上至3000元,按35%的比例报销;住院医药费3000元以上至4000元,按40%的比例报销;住院医药费4000元以上,按50%的比例报销。每人每年累计最高可报销医药费2万元。2014年7月,榴园镇农民杨某因患肺癌住院手术治疗,一次报销医药费19364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二是不设门槛、不设家庭账户。他们在试点一开始设计制定医药费报销方案时就明确规定实行“两不设”,即一不设报销门槛,参合农民的医药费从零开始按比例报销;二不设家庭账户,门诊报销在最高累计达到20140元范围之内不加限制,解决了设家庭账户带来的报销到一定限额就不再报销的问题。
三是适当扩大药品报销范围。他们在《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70种常用药品。对《目录》以外的药品折价60%后按正常比例报销。
四是应该补偿的全部补偿到位。据统计,峄城区有20%的农民购买了各类人
身保险。但该区仍然按照新农合既定的报销比例如数补偿。农民高兴地说:“如今我们的健康有了双保险。”
五是简化报销程序。他们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一证通全区”,凡参合农民手持该证可以在全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治病,不需要办理任何转诊、转院手续;在本区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药费不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审批,当场即可按比例报销或减免。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还给参合农民提供了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的权利。
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新农合基金来之不易,数量有限,十分宝贵,可谓是农民的“救命钱”。能否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是新农合成败的关键。因此,峄城区对新农合基金始终坚持严格监督管理,保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首先,该区将新农合基金由区财政局在国有商业银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做到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高效运转。
其次,区合管办每月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文件或报表形式报告一次资金使用情况。各镇(街)合管办、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定时张榜公示一次辖区内参合农民的报销情况,确保参合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第三,严格纪律,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该区对挪用、挤占、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2014年4月,峄城区监察局、区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信,反映某卫生室医生采取虚报冒领的方式套取合作医疗基金399.01元,问题查实后,他们在追回冒领的合作医疗基金同时,给予该卫生室通报批评、当事人停职检查处分。近两年来,峄城区共查处虚报、冒名顶替等违规违纪行为五起,有效堵塞了新农合资金漏洞。
四、为新农合顺利推行打造坚实平台
实践使峄城区委、区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是新农合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他们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特别注重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着力为新农合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
他们首先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去年以来,区、镇两级共投资270余万元,对30个条件较差的农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和扩建,并配齐了内部设施,使之达到了六室分开、八项配套、常用检测服务设施齐全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四制四统一”制度,即乡医实行聘任制、工资制、风险抵押金制、退休养老金制;乡医统一调配使用,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调拨,业务统一考核。二是规范卫生室服务。区卫生局按照“四制四统一”的标准,将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接诊质量、门诊登记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了镇(街)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范围,并且努力做到了由管理上的“一体化”变为体制上的“一体化”。三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他们做到乡村医生与镇卫生院医生同工同酬,同时对乡村医生实行退休养老制度,及时为他们交纳养老保险金,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室监督管理力度,严禁无证行医、非法行医,进一步净化、优化了农村医疗市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