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语文《滕王阁序》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诵读文章,理解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并给予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着一千古绝唱。
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4、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5、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 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四、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五、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滕王阁序》教案 篇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
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 ……此处隐藏9501个字……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滕王阁序》教案 篇八教学要点:
一、积累整理及格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故 尽 属 即 逢迎 猖狂 二难
二、掌握整理几个通假字:
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三、掌握整理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 矣 之
四、了解唐骈文与前骈文异同,理解本文辞采华丽,用典精练含蓄的特点,欣赏并诵读第2—5段。
教学难点:
用典繁多,文辞深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与作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家背景与作品常识
1、知道学生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写作缘由及主要内容,理解“序”的写法。
2、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字子安。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户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有《王子安集》。
3、温习旧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
4、本文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生自学
1、结合课外练习一,参照注释,读懂全文(学生在课外预习基础逐段提出疑难词句),部分学生抽查口译。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小结知道,矫正读音、停顿方面失误。并指导部分难句的情感变化控制,掌握语调、语速变化。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为熟读背诵二、三段做准备。
三、理解掌握重点语词。
1、掌握与积累文言实词:故、尽、属、即
2、掌握并积累文言虚词:且、矣、之
3、理解并掌握几个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轴——舳 销——消 机——几 俨——严
异义字:逢迎、猖狂、二难
四、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测默写。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讨论欣赏本文艺术特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对语言艺术类的感悟,巩固背诵记忆。
1、理解古代骈文多用“四六句”和对偶句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初步分析欣赏。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对偶句的不同语法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习二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诗意之美:景色奇丽,气象清新
形式之美:骈散结合,摇曳多姿
绘画之美:虚实相生,色彩亮丽
音乐之美:对偶平仄,音节铿锵
情感之美:融情入景,直抒胸臆
三、作业:
预习《逍遥游》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文《滕王阁序》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