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志愿服务调查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项目:关于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
调查形式: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0**年寒假,我院的社会实践以“服务地方 关注热点 校企合作实践成才”为主题,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参与了多次社会实践,对在社会实践中部分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
这次调查共有15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有参与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但实践内容、项目过于简单,主要集中在关于就业实践活动这一类。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累计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内,时间较短。在“希望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形式”选项中,可以看出有相关单位、部门组织的活动是最后欢迎,最有保障的。对于现在金融危机与就业形成的不利,更多人还是想在寒暑假当中多参与职业实践实习工作,增强工作经验。
在问及,“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初衷”时,以“②提高自己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④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为多数,以“①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做贡献”“ ③发扬优良传统,送温暖,献爱心”为其次;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与社会实践想结合,检验自己的所学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也看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强。
在调查中,也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原因集中在“①自己有事,没有时间”“⑤没有合适的活动,没有单位牵头组织”“③(只身一人)不知道怎么开展活动”,其中以最后一项较为突出。说明,自己有想法也愿意去做。但由于客观条件的不足或师制约,以及主观的原因,造成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造成社会实践单一,做兼职成为社会实践的第一首选项目。对于其他的项目,基本不了解,了解的途径少。我认为,学校在宣传、培训、指导这一块应该狠下功夫。
在后两项的调查中有反映,实践存在的困难可归结为“人际关系的处理”、“活动项目少”、“过于走形式,学校、社会重视不够”、“抱着尝试的心理”“人身保障问题”。
“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自己明白,自己想独立的完成一件事,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不管是别人介绍给你的实习的平台,还是你自己争取的机会,甚至是你自己拥有一个好的想法,然后通过自己或者团队的力量去实现它,不仅没有半途而废,反而很成功。会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变得有责任感。真的,甚至有的实践还有商业报酬。你会觉得自己在大学期间也可以凑足一个月生活费时候 ,那时候才有资格在家长面前谈独立,要不会很荒唐,那是不一样的感觉。我想说的是在大学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安逸,有时候会觉得空虚和无聊,但自己一定要把握这宝贵的业余时间,说不准你可以做点什么出来。”这是一位受访者的感言。
我非常赞成他的想法,社会实践的目的就在于培养青年及在校大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做到学以致用;锻炼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活动的参与,使更多的青年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寻找并弥补自身不足,以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通过实践可以培养青年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参与公益活动,我们献出爱心,让爱的种子在人间每一个角落生更发芽。
还有调查者反映,“感觉自己与社会真正的有了接轨,而不是尽限于学校学生会工作上与社会的接轨。因为代表的利益,以及背后的保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必须提高自身的警惕性。”这一方面问题的突出也直接影响了想参与社会实践而因为怕事而放弃的大学生。
作为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使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是我们的义务。对于学校而言,即想在社会实践这一块有突出成绩,但在宣传落实上做得不够充分,不够重视,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就想有很大的收获是不可能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与培训,没有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再大的想法也是被搁置的。没有了实践,创新也没有,成果更没有,从而造成不良循环的产生。
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想法与困难。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从学校走出去,依靠的是学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项目、创新、与相关技能的培训是现在学校所需要做的。光宣传要参与社会实践,但又不提供可利用的条件,加之是再期末开始,学生忙于复习备考,进而造成学生对社会实践很,茫然,久而久之就对这样的事情不感兴趣。为了完成社会实践报告而从其他途径复制引用,不劳而获,逐渐的形成恶性循环,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缺失。
作为负责社会实践的团干部,在工作中了解到多数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以做职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多数还为做服务生、促销员。形式单一。如果学校能够引导社会实践的全过程,相信形式不在单一,成果也会很明显。
【第2篇】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xx年7月12日到14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木兰县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的收获确实很多。与其说是科技支农,不如说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活动。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队由11人组成,带队老师为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路运才教授,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团委书记高健老师,团队还包括本学院九名xx级以及xx级的各专业的同学。
三下乡期间,团队与当地广泛联系、密切合作,立足乃林镇实际,从种植业、设施农业、养殖业出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支农活动以及学习活动。
三天的时间了,我们分别的参观了木兰县木兰镇联丰村,华兴村,松江村,东安村,西亚村,吉兴乡红升村,红丰村,以及现代农业集团――昊伟集团。
木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独具木兰特色的地毯、肥牛、柳编、石材、木材、优质米等六大产业形成规模。地毯集团分厂发展到24家,年产量达28万平方米,被列入全省50个龙头企业之一,获得外贸出口权;肥牛集团有大型肥牛饲养厂50个,拥有国内一流的大型屠宰厂1座;柳编集团有总厂9家、分厂72家,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龙江柳编产品基地县。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8.8%。此次活动,我们了解了当代农业与养殖业的发展,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中,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了解了现代农业的潜在力量,使我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有一种深深地自豪之感。下乡期间,我们也得到 ……此处隐藏4657个字……关于浛洸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研。调研组的组员们跑遍了附近十多个村庄,我们奔科技局、下稻田、访民屋、走街道;冬瓜户、沙糖桔户、养鸡户、养鱼户我们一一作调查与采访。在采访调查中,英德市科技局的涂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采访。在每次访谈过程中,队员们采用录音技术,回来将其整理成文字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暑假期间,我们把调查来的数据整理好,并针对当地的情况提出了我们真诚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科技局反馈了本次的调研成果,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收获篇:信息服务显特色累累硕果献祖国
一、发扬专业特色,施展各自特长
我们的队伍齐集了不同专业,不同学院,不同学校的人才,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长。从支教到宣传到文艺汇演,队员们的各种技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注重团队建设,规范队伍制度
建立队伍内部建设制度,从队员守则及队伍管理办法两大方面进一步促进团队建设。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条例,明确团队的职责;同时我们还运用一系列的团队建设办法,增强了队员对队伍的热爱及归属感。即保证了团队在运行机制上的灵活、规范,又增强了队伍的文化建设,实现精神激励。
三、实践内容丰富,活动成效显著
乘志愿之风,在九天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阳光志愿服务活动,有爱国图片展览,信息大篷车主题宣传,爱国电影进农村,特色支教,信息调研,多彩文体等活动,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意义非凡,成效显著,取得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肯定,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有两项活动的通讯稿刊登在《清远日报》上。
四、拥喜悦而精彩,懂分享而永恒
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形象,发扬了华师学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并将各自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各自的专业特色;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学会了感恩,感谢身边的朋友在困难时给与我们帮助,感谢那些给过我们信任与支持当地政府、群众与学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回程,回想我们分别的那一幕,回想我们与浛洸一中小朋友,回想浛洸人民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回想我们26人留下的下乡足迹,回想这些天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第4篇】镇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报告镇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镇位于**大运河畔、**县南端,面积17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近10万人,妇女儿童人数达到4.8万人,留守儿童人数达到1546人。**镇1546名留守儿童,其中学龄前儿童203名,5-7岁儿童322名,8-13岁儿童617名,14-16岁留守青少年404名。**镇共有四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一所中心初中,一所高中,其中镇区内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导致居住在镇区附近的留守儿童多达957名,剩余589名留守儿童分布在离镇区较远的村居。
这些留守儿童经常一年只能见到父母几次,甚至有的孩子几年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一次。长时间的亲情缺失,让这群留守儿童很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成绩较差,甚至有些留守儿童误入歧途。由于多数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年人照顾不周,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我镇妇联整合资源,发挥我镇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开展工作,打造特色。目前,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有:镇妇联每周六的免费电影,每周六在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孩子们免费播放一部儿童电影;县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在我镇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萤火虫微图书角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网络学习;100位 “绿荷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陪伴孩子们度过周末和节假日;金**志愿者中由教师、大学生村官、退休老干部等组成的家教志愿分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七彩梦工作室里开展各类家教志愿服务;以“善缘”志愿者协会为首的社会爱心人士成立了3个春蕾班、不定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关爱活动,极大的丰富了**镇留守儿童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她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受到了留守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范围、活动对象狭隘。由于活动一般都在周末和节假日举行,地点多选在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因此镇区附近的留守儿童参与度较高,偏远村居的儿童由于无人接送、路途遥远等各种原因无法参加。
2、活动频次、活动人数不多。目前正常定期开展的活动有家教志愿活动、萤火虫图书角活动,家教志愿活动每月开展2次,可由于志愿者人数、时间的限制、留守学生组织困难,导致每次家教志愿活动只有十几名学生参加;萤火虫图书角活动每2-3个月在我镇开展一次,每次受规模限制,只能组织30人左右参加;爱心妈妈由于志愿者的分散性,很少集中进行活动,只有在六一、春节等节日才能组织部分人参加集体活动;爱心助学一般一年有1-2次,每次20-30名孩子获得帮助,每3年左右才能更换一批孩子。
3、活动类型主要以静态活动为主,由于受场地、人数、活动器材、安全因素等限制,动手类、运动类、素质提升类活动较少,导致部分孩子参加过活动后不愿继续参加。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镇妇联觉得,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水平:
1、将专业的志愿者力量化整为零,结合村级志愿者,开展活动范围更广的志愿活动。在我镇除了镇区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每个村居都有妇女儿童之家,可以充分利用村妇女儿童之家和村级志愿者的力量,由志愿者协会派出相对专业的志愿者专家等,通过村妇代会组织、村爱心志愿者,就近在村妇女儿童活动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偏远村居的留守儿童享受到各种活动。
2、各部门、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化零为整,除了妇联组织外,共青团、关工委、工会等其他部门团体都有各自的关爱留守儿童、助学等活动项目,都有各自经常结对活动的志愿者团体资源,可以经常多部门、多志愿者团体联系,联合起来开展规模更大、类型更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学校与志愿服务的联系。学校在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学生组织、家长沟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在学校内成立志愿者队伍,或者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宣传,营造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舆论,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团体参与到其中。利用新的网络媒体(qq、微信)等宣传留守儿童现状,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扩大志愿者团队、扩大爱心助学范围、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在关爱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下一步,我镇妇联将不断探索创新,强化关爱举措,着力提高关爱成效,确保为全镇所有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志愿服务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